“禽、兽”二字从何而来,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?用禽兽比作人,那“禽兽”又是如何与“衣冠”联系在一起的呢?
“兽”篆文写作“
“禽”古文字写作“
后来,“禽”被用来指代一切所抓到的动物,既可指鸟类也可指兽类。《说文解字》:“禽,走兽总名”。五禽戏中的“禽”就包括虎、鹿、熊、猿、鸟等动物。而表示“擒拿”这个动作时,则在“禽”的左边加上了提手旁。
慢慢的,“禽”和“兽”所指代的动物有了明显的区分,《尔雅》:“二足而羽谓之禽,四足而毛谓之兽”,“兽”专指百兽,“禽”专指飞禽、家禽。
古代皇帝自称真龙天子,而“龙”的身边最需要环绕的自然也是各种动物,所以明代官员的服饰规定:文官绣禽,提醒百官像仙鹤般淡泊名利;武将绘兽,彰显虎狮般的威武。
“衣冠禽兽”便成为文武官员的代名词,原本是代指“当官的人”,不但没有任何贬义,还满满的都是羡慕。
官员品级不同,官服上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。
五百年前,无数人称颂赞扬、立于标榜的“衣冠禽兽”,如今却变成被我们嗤之以鼻的那种人。行为不端、道德败坏,再华丽的衣物都掩饰不了其被人唾弃的下场。辩证互换,文字和语言的涵义也随之变迁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ivillcn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evoote.com/article/138418.html